筆者於上次專欄跟大家談論過新加坡政府為了打造為全球第一個「智能國家」 SmartNation, 在未來的公共房屋(組屋)加入智能元素, 如建立組屋室內一站式家電能源管理系統、停車場泊車系統、廢物回收處理、公共地方的節能系統等。除此以外,她們亦於不少民生工程加入科技元素,就以交通問題為例,不少地區跟新加坡和香港一樣,尋找泊車地點經常是一個擾民的議題,新加坡早於 2008 年已經在市中心如烏節路兩旁裝置大型電子顯示屏,列出附近的停車場位置及實時可供泊位數目,以方便駕車人士預先安排行程及決定泊車地點。
此外,對於那些沒有駕車的人士而言,公共交通工具如巴士的脫班問題仍然是經常感到懊惱的問題之一,因應這些情況,新加坡巴士公司早前推出了名為 IRIS (Intelligence RouteInformation System)的巴士實時資訊資料庫,市民可以透過網頁、手機 App、及主要地標的巴士站的電子屏幕,查閱實時的公共巴士資訊,知道乘客所等待的巴士還有多少分鐘才到達身處的巴士站,從而可以更加有效地安排行程,絕對善用了 GPS、物聯網、流動互聯網的技術,情況就近似早前九巴宣傳類似的巴士到站預報系統。
隨着全球人口不斷老化,新加坡和香港同樣面對日益沉重的公共醫療系統負擔,如何以有限的資源服務更多市民?新加坡國立大學就此研發出一套名為 Home-rehab 的家居康復系統,以便病人可以透過有關的平板電腦應用程式,配合可穿戴感應器在家中進行康復訓練,減少長途跋涉舟車勞頓進出醫院複診的次數,和省卻排隊輪候的時間。醫院的物理治療師亦可透過有關系統,監察病人康復的進度。新加坡已經於去年年底推出有關系統供病人試用,而推行這套系還有一個重要目的,期望能夠騰空更多病床給有需要病人,加速及縮短整個醫療程序,利用科技去監察病人的康復過程,長遠改善整個醫療體系。
另一個與人口老化息息相關的問題便是長者服務,新加坡現正嘗試一套名為 SoundEye 的監控系統,安裝於天花的 SoundEye 能夠自動偵測房間內不尋常的聲音,慎防遇上老人家跌倒或暈倒而無人察覺,有關系統已於當地一所安老院測試四個多月,據說能夠提升醫護人員的效率達 30% 以上,而另一個嘗試名為 SmartMat 的智能床褥,透過安裝在床褥上的光纖,醫護人員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崗位實時、遙距地監察臥床的長期病患者的心跳及呼吸,減少重複巡房的次數,騰出人手去處理其他患者的需要。
以上簡介新加坡已建設的資訊基建正好反映要建造一個「智能國家」並非一朝一夕,而特區政府欲改造東九龍成「聰明城市」,筆者認為跟鄰近地區取經是最佳方案,透過取長補短,令最合適的方案應運而生,從而洞悉未來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