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上星期有關 Intel Core i9-9900KFC 的傳聞成一時熱話,大家都議論紛紛是否 Intel 與肯德基共同推出、電腦會否傳出炸雞味之類,小編呀粗也期望它會用 KFC 的雞桶包裝~不過其實就算 Intel 推出 i9-9900KFC ,都不是與肯德基合作研發的產品啦,而用上 KFC 三個字母,全因 Intel 型號名稱的字母都有特定的意思。現在就跟大家介紹一下 Intel CPU 的命名方式吧~
數字篇
分辨世代
記得以前做腦場賣 Router ,都很驚訝怎麼砌機部的同事一聽到顧客用的 CPU 型號,就知道該配甚麼主機板和 CPU 風扇呢? Intel CPU 型號眾多,怎麼能立刻分辨啊?其實秘訣在於 Hyphen(連字號)後的第一個數字,假設是 Core i9-9900K, Hyphen 後是「 9 」,就代表是最新第 9 代 CPU —— Coffee Lake Refresh 平台,於 2018 年年尾才推出。如果是舊點的 i5-6500 CPU ,就屬於 2015 年的第 6 代,不同世代的 CPU 可能需配合不同的主機板,而且 CPU Socket 也未必相同喔。而其餘三個字母,例如 i5-8600 與 i5-8500 的分別,就主要代表基本時脈與 Boost 時脈有所差異,通常數字愈大,規格就愈高。
i3 / 5 / 7 / 9
相信人人都懂得唸,畢竟都是單數很易記~但怎知自己應該用哪款呢?
Core i3:入門級,普通上網播片、發電郵、簡單文書處理,適合預算不高的用家。
以第 8 代 Coffee Lake 桌電級 CPU 為例, i3 採用 4 核心 4 線程。
Core i5:中階,適合打機、多工 Multi-Tasking 、偶爾做簡單修圖及剪片的用家
以第 8 代 Coffee Lake 桌電級 CPU 為例, i5 採用 6 核心 6 線程。
Core i7:高階,用 2K 或 4K 解像度打機、經常剪輯高解像度影片或工作負荷重的用家。
以第 8 代 Coffee Lake 桌電級 CPU 為例, i7 採用 6 核心 12 線程。
Core i9:核心數量超多,由 8 核心到 28 核心都有,適合口袋很深,要求最高規格、會超頻的土豪朋友。打機當然沒問題,有些高階應用如 3D 模擬、科學運算都可用 i9 級 CPU。
其實還有比 Core i3 低級的 Pentium 、 Celeron 和 Atom CPU,主要用於極便宜的砌機電腦、 NAS 、雲端及平板電腦等,亦有伺服器及工作站用的 Xeon CPU,不過為免太複雜,本篇還是主力介紹最常見的 Core 系列吧。
字母篇(由最常見至較罕見排列)
K
無鎖頻,即用家可以超頻,當然要配合 Z 字頭的可超頻主機板。不論桌電級 CPU 還是筆電 CPU,都有 K 後綴的型號喔。例如:12 面體極華麗包裝的 i9-9900K 、 i7-8700K 等。
X
Core X 系列 CPU 都屬 HEDT(High-end Desktop)平台,主打極致遊戲及極致超頻,有分 i7 和 i9,核心數量極多,例如 i9-9960X 就有 16 個核心。
U
超低功耗,常見於文書系列筆電。例子:目前繪圖用的 360 度翻屏筆電會搭載 i7-8565U, TDP 為 15W 。
H
H 代表 High Performance Graphics ,常見於電競系列筆電,內裡的顯示晶片會比同期推出的 U 字尾 CPU 高級,如 i7-8750H 用 UHD Graphics 630, i7-8550U 用 UHD Graphics 620 ,而且時脈、核心規格比 U 系列高。不過電競筆電通常都搭載 NVIDIA GeForce RTX 2060 / GTX 1060 等獨顯,所以內顯沒甚麼影響。
HK
作為香港人看到這個會自豪~若型號名可出現多過一個字母,就把特性加起來,例如 i9-8950HK 就代表電競筆電用,而且可超頻。
Y
極低功耗, TDP Watt 數比 U 系列低,甚至低至 4.5W 都有,常見於更低階的筆電,例如 i7-7Y75 。
Q
代表 Quad Core ,真.四核。例如以前有 i7-7920HQ,不過新一代的筆電 CPU 很多都有 4 核心,甚至 6 核心,所以 Q 後綴亦隨之絕跡。
M
固名思義代表 Mobile 筆電 / 行動版系列,所以過往也有出過 Core QM 及 MQ 的 CPU ,亦有一些 Y 系 CPU 曾用過「 M 」字為首,如 Core M-5Y70 。不過現在 M 系列就只剩下 Xeon E3-1535M v5 等商用 Workstation Notebook 的型號了。
T
中文官網譯為「電力最佳化的生活方式」,真的看得一頭霧水⋯⋯簡單來説就是耗電低的桌電級 CPU ,常見於 Mini PC (迷你電腦)、 All-in-one (多合一電腦,硬件都內嵌於屏幕背面)這類散熱設計受體積所限的桌上電腦,例子就有 i5-6500T 。
S
與 T 系列相近,都是用於較低階的桌上電腦,不過 T 系列是著眼於電源效能 / 省電(Power Efficient),而 S 系列則偏向著重性能( Performance Efficient )方面。例如 i7-4770T 採用 2.5 ~ 3.7GHz 及 45W TDP,而 i7-4770S 則有較高時脈,達 3.1 ~ 3.9GHz,但 TDP 就採用較高的 65W。不過 S 系列自從第 4 代 Haswell 後就絕跡嚕~
G
Intel 與 AMD 破天荒合作的筆電 CPU ~內裡不是採用 Intel UHD Graphics ,而是搭載 AMD Radeon RX Vega M 顯示晶片,例如 i7-8809G ,但香港市場反應不太熱烈。
F
絕大部分 Intel CPU 均具備 UHD Graphics 內顯,但可能因為現今砌機用家大多另購 NVIDIA 或 AMD 顯示卡,令 CPU 內顯變得多餘,所以 Intel 於 2019 年 1 月推出了多款無內顯的「 F 系」第 9 代桌電級 CPU,例如 i5-9400F 等。
P
不過 Intel 並非在 2019 年才首次推出無內顯的 CPU 啦~在很久很久以前的第 3 代 Ivy Bridge 年代,亦有 CPU 不包含內顯,但就以「 P 」作代號。例如 i5-3350P 桌電級 CPU 不具備內顯,而 i5-3340 就有 HD Graphics 5200。不過 Intel 的命名方式五時花六時變,去到第 6 代 Skylake, P 就代表較弱的內顯,例如 i5-6402P 採用 HD Graphics 510,而 i5-6400 則具備 HD Graphics 530 了。
C
又是一個較為遠古時代的 CPU 系列~話說第 5 代 Broadwell 世代曾曇花一現過 2 款「C」字尾 CPU —— i5-5675C 和 i7-5775C ,代表搭載 128MB eDRAM,作為 L3 Cache 和 CPU 之間的緩衝,所以有人稱它為 L4 Cache 了~它主要是為內顯提供額外的記憶體頻寬,加強內顯表現喔。而且也不鎖頻,所以也跟 K 系列很相近,但就多了 eDRAM。
R
C 和 R 就好像兩兄弟,因為當年 Broadwell 世代還有 i7-5775R 、 i5-5675R 和 i5-5575R ,真的有夠難唸~規格和 C 字尾的型號非常相似,都是不鎖頻、有 128MB eDRAM,不過 C 系列是採用 LGA 1150 封裝, LGA 即平常砌機會見到主機板 CPU Socket 有針腳那種。而 R 系列則用 BGA 1364 封裝, BGA 的 CPU 晶片底下採用半球體的觸點,出廠時已鑲實在主機板上,用家並不能自行拆卸啊~
E
普遍都認為「E」代表支援 ECC RAM , i3-7100E 便是一例。不過看第 7 代的 E 系 CPU ,原來還有 i7-7820EQ 等「 EQ 」尾型號。 EQ 尾都不支援 ECC RAM,但無論 E 尾還是 EQ 尾都是面向 Embedded 嵌入式市場,如工業用的電腦等,所以「 E 」代表 Embedded 可能較為恰當。然而到了近年的 Core X 世代又轉了意思,譬如 i9-7980XE 和 i9-9980XE 都是「 E 」字尾啊,但兩者均不支援 ECC RAM ,亦非嵌入式。「 E 」字尾在這裡代表 Extreme,為 Core X 系列的頂級型號啊!
+
喂,這可不是字母啊!不要緊啦,確實有些較新的 CPU 帶有加號~就在 2018 年 4 月,Intel 就推出了 i5+ / i7+ / i9+ 新系列 CPU,不過本質與其他 H 字尾的 CPU 沒有分別,只是代表該款筆電額外搭載 Intel Optane Memory 而已。例如 i7-8750H 的筆電具備 1 個 SSD,而 i7-8750H+ 的同款筆電就搭載 1 個 SSD 及 1 組 Intel Optane Memory ,分別是在於記憶體,而非 CPU 啊~
Conclusion
看到這裡,大家是否明白 i9-9900KFC 的意思呢?把「K」、「F」、「C」分開解讀,就知道這顆 CPU 不鎖頻、不具備內顯、同時搭載 eDRAM。但 eDRAM 不是為了提升內顯效能麼?這豈與無內顯自相矛盾?哈哈,相信大家都領略到重點了,就是 Intel 後綴字母的意思朝令夕改,可能 i9-9900KFC 的「C」並非代表 eDRAM,或者有 eDRAM 但就非為內顯加速,一切要待正式發表才知道喔。但要怎樣分辨字母在不同年代的不同意思亦非易事,所以 Intel 官網也特別有一頁專介紹不同年代的命名方式,有興趣考古可以到這個網址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