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 同學已經十五歲,就讀中學四年級,過兩年便要應付中學文憑試。她成繢優異,並樂於助人。老師及同學都贊賞她! F 同學平日與同學相處融洽,但十分害怕在課堂上公開說話。究竟 F 同學遇到甚麼問題呢?
每當 F 同學於老師喚她作答時,同學們目光放在她身上,她都會目定口呆、默不作聲,沒有辦法作答。中四學生要開始準備中、英文口試,也要小組討論,公開匯報。這些對 F 同學看來,都十分吃力。她越努力嘗試,越更加害怕,其實是因為 F 同學患上「社交焦慮症」。
各類情況引發焦慮
社交焦慮是每一位小朋友成長過程中,必須要克服的心理壓力。嬰兒六個月開始至六歲小朋友,當與父母分離,便有強烈的焦慮,不知所措,稱之為 Separation Anxiety 。若對陌生人也有莫名的恐懼,則稱為 Stranger Anxiety 。有以上的問題均是正常現象。
反之,自閉症兒童就沒有「分離焦慮」及「陌生人恐懼」。因此六歲小朋友應該開始訓練獨立能力,例如菜市場學習買菜或餐廳點菜等。小朋友也鼓勵參加紀律訓練,例如童軍、基督少年軍等。學校方面,鼓勵學生參加話劇、朗誦、球類運動及小組匯報等。老師也要鼓勵學生勇於表達意見。西方教育與東方教育的主要分別,西方學生勇於表達錯誤的意見而不覺羞恥;東方學生羞於表達正確的意見並自慚形愧。
青少年「社交焦慮症」患者,是害怕眾人的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激發身體交感神經系統(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引起心悸、氣促、流汗、口乾、顫抖等生理反應。患者十分焦急,只想離開現場,讓自己冷靜。久而久之,逃避所有社交場合及交誼活動,更甚者害怕乘搭人多擠逼的交通工具及獨自出外。嚴重者視為患上「廣場焦慮症」( Agoraphobia ) 。
行為治療法
F 同學的治療主要是「行為治療」,循序漸進讓她克服恐懼。第一步,對著鏡子暢所欲言,鼓勵自己,之後可以練習朗讀及匯報。第二步,對著空無一人的課室練習演講及匯報。第三步,觀摩同學作匯報及參與討論,最後一步是公開在幾位相熟的同學面前匯報及討論。
如果病人仍然沒有信心克服恐懼,可以使用「交感神經舒緩藥物」( Beta Block )例如 Propanolol ,可以在匯報前三十分鐘服用,減低交感神經反應,抑制心悸和顫抖,讓患者有信心克服障礙。很多醫生錯誤使用「苯二氮䓬類」( Benzodiazepines )鎮靜劑,患者雖然平靜,但副作用是疲倦和思考緩慢,影響表現。若然行為治療和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學生應付考試仍有困難,公開試可以安排單獨作答或留在原校作筆試,口試也可以有特別安排。若考試局可以安排幾位演員一同參與口試作小組討論,讓社交焦慮症考生減低恐懼,才是確保公平公正的公開試!最後,希望家長明白,及早預防和社交訓練是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