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少年情緒健康急劇轉差,更甚者結束自己生命。社會人士對青少年的精神健康要作出關注和瞭解,以下是一些研究理論和建議。
社會學家 Durkheim 研究輕生者的動機與社會環境的關係,主要分為四類:
(一) 個人因素輕生者 Egoistic Suicide 。當社會都市化之後,經濟活動頻繁,社會上一少撮人富起來,累積了一定的財富,生活質素提高,社會欣欣向榮,生活應該愉快;可惜部分市民未能享受經濟成果,工作時間增長、老闆要求高、生活指數上漲、居住環境狹窄、百物騰貴。因此,生活在水深火熱的人,可望將來未能解決困境,便會選擇放棄生命;
(二) 無私犧牲的輕生者 Altruistic Suicide 。當不同政治立場人士各持己見,彼此缺乏溝通,逐漸趨向極端,結果互不相讓。被打壓的群體便感覺威脅,可能有一少撮人用最極端的方法表達自己的訴求,犧牲自己性命來喚醒民眾的關注;
(三) 無名的輕生者 Anonymic Suicide 。當社會價值受到衝擊,不同利益集團互相攻擊。部分沉默人士感到迷惘,無所適從,逐漸被社會遺忘,身邊的人也漠不關心,生活缺乏意義,結果選擇離開世界!
(四) 破壞的輕生者 Fatalistic Suicide 。最後是社會規律的破壞者,質疑社會價值,衝擊政府、罔顧法律,自然與執法人員衝突,結果被所藐視的法律制裁,最後選擇離開世界。
要注意的是,當社會動盪不安、貧富懸殊、社會階層缺乏流動,輕生者都會增加。
社會流動停滯
社會低下階層向上層流動停滯不前,香港近年社會結構急劇改變,貧富懸殊加劇,成績未能入讀本地大學的年輕人,家庭環境也不能負擔海外大學高昂的學費,中學畢業後只能找一份收入微薄的工作。就算是大學畢業生也比比皆是,沒有熟人介紹也很難找一份有前途的工作。這些年來,低下階層的子女,已經很難升上中階或高階的社會階層。
管理階層老年化。近年世界經濟不景氣,香港人移居海外不及當年,各大公司的管理人員長期留守在管理階層,年輕人的晉升機會大打折扣。隨著香港人口老化,政府機構、公司管理階層甚至議會議員都開始「老齡化」,缺乏年輕活力,年輕人的聲音很難得到認同。
筆者建議政府,要改善市民生活及經濟發展以外,最重要是建立溝通平台,讓彼此了解。同時鼓勵年青人參與選舉,讓年青人加入政府議會,促進彼此溝通和了解。讓香港充滿年輕人活力,開拓未來!
丁錫全
精神科專科醫生
丁錫全醫生自幼有讀寫障礙,但最終仍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並從事精神科服務超過 22 年。丁醫生現在是香港大學醫學院榮譽助理教授、香港特殊學習障礙協會顧問、香港教師協會醫事顧問、香港戒毒會執行委員會委員及屯門智障支援服務育智中心委員及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