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陪學生應考 生物科自學平台

    kaWing
    kaWing
    從事科技教育報導逾十年,見證香港電子學習及STEM的興起和轉變。

    要激發學習動機,其中一個要點是讓學生可以「學以致用」,而不是「為考而學」,但如何令學生感受到學習成果?有教師提倡以 STEM 類型活動、生活上學科應用知識及考試貼士等多樣化的實用影片,並在疫情期間匯聚成學習平台,讓學生日後能因應致用所需,隨時安心自學。

    製作上述網站的是聖公會基孝中學教師劉子健,網站名稱是《自學生物科網站》,筆者注意到劉 Sir 是國際傑出教學電子獎得主之一,亦欣賞他在 YouTube 頻道所分享的逾七百條影片,遂邀請他分享成立兩個網站的心得。劉 Sir 憶述,自 2017 年開始,因應 STEM 教學自行拍攝了 90 個以生活為中心的活動影片;接著在 2018 年因注意到學生所需,遂把 2000 年至今的歷屆試題,即 20 年左右的生物科考試內容,全製作成影片。

    聖公會基孝中學教師劉子健是《自學生物科網站》及《Dickson LAU》YouTube頻道的創作者。
    聖公會基孝中學教師劉子健是《自學生物科網站》及《 Dickson LAU 》 YouTube 頻道的創作者。

    冀助中文生物科學生

    劉Sir講解,製作大量中文版生物科影片,是有感於香港有四成中學生是以中文應考生物科,但相關教學影片卻不多。他指出,拍攝初期關注到並非所有學生對「圖文並荗」的課本能順利地充份吸收;劉 Sir 以學習煮食作比喻,很多人無法單就食譜而學習煮食,但經由煮食影片就能完成。原因是學習者經由影片的視覺方式,既能按個人所需針對地觀察技巧,也能自行重複學習,當成功煮食時,就能加強學習經歷裡的成功體驗及增強自信心,有助提升學習動機。

    自製實驗品的優點之一是可節省教學模型成本,左邊的教學工具逾千元,右邊的自製作品成本不足數十元,兩個器材均是有助瞭解呼吸的模型。
    自學生物科網站將YouTube影片進一步整理,方便學生進行自學。

    培養時間觀念及自律

    另一方面,網站確是因應疫情而生,顧及到學生不能回校上課做實驗,故此借助過往自行累積的成果,期望能通過線上作為統一教學標準的地方,而線下就能集中照顧學習差異。

    故此他強調,除原有的分析應考心得的影片內容外,網站亦有一個新方向,就是參考 Tesla CEO Elon Muskh 「如何將成功壓縮?」的經驗,向學生分享成功應考的心得。他指出,應考題目的內容發展至今已非常透明,他過往已因應學生要求,特別加入答題技巧、考生 QA 等,但他分析成功的關鍵並非這些內容,而是應關注學生的「心態」,當建立成功心態後,學生就會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為此他特別有拍攝相關內容,當中有談及學校課程裡不曾教授管理時間和自律性等重要概念。

    「魚菜共生」跨年級跨學科課程是基孝中學的STEM活動。
    「魚菜共生」跨年級跨學科課程是基孝中學的STEM活動。

     

    自製實驗品的優點之一是可 節省教學模型成本,左邊的教 學工具逾千元,右邊的自製作 品成本不足數十元,兩個器材 均是有助瞭解呼吸的模型。
    自製實驗品的優點之一是可節省教學模型成本,左邊的教學工具逾千元,右邊的自製作品成本不足數十元,兩個器材均是有助瞭解呼吸的模型。

    STEM 生活影片初心

    《自學生物科網站》以應考為中心,但若果瀏覽其 YouTube 頻道,就會發現該處才是劉Sir「學以致用」的泉源。他憶述拍攝影片初期,有感學生各有不同的學習曲線,也就是每位學生均有其所需的學習階段。他當時曾深思小時候在家隨母親煮食,隨父親用工具維修的親子活動最為吸引,一方面父母的「以身作則」有一定影響力,而活動亦容易觸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故此初期曾構思多達 90 個 STEM 生活影片的經驗,部分亦成為後來學校舉辧活動的構思,甚至曾發展真正的活動。最後他結語, STEM 經歷一段時間後,名稱或會淡化,但他期望學生能按自己所需,於需要時能在網上找到學習內容,這就是他製作所有影片的初心。

    2017年製作「永不墮崖紙馬王」 的STEM 活動影片,顯示了當時 推動STEM的初心。
    2017年製作「永不墮崖紙馬王」的 STEM 活動影片,顯示了當時推動 STEM 的初心。

     

    2020年疫情高峰 期,劉Sir 在家「製 作蝶豆花特飲 — 學 習酸鹼值」,有得飲 有得在家隨手學。
    2020 年疫情高峰期,劉 Sir 在家「製作蝶豆花特飲 — 學習酸鹼值」,有得飲有得在家隨手學。

    您會感興趣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