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 AMD CPU 生意太好的關係,新一代 Zen2 APU 可謂姍姍來遲。它的登場甚至在 7nm Ryzen 3 及 AMD B550 主流產品之後,時為 Zen3 架構登場在即,使 7nm APU 很大機會成為 Zen2 架構的最後一戰。當中的因由,與 Intel CPU 遲遲未能更新整合 Intel UHD Graphics 不無關係,而 AMD 這次產品部署也有別於過往,大眾化的 Ryzen 4000G 初期將僅向 OEM 電腦廠商供貨,而針對商用市場的 Ryzen PRO 4000G 將以 Tray 裝方式出售。
對於筆者來說, Ryzen 4000G 並不陌生,印象中是第三次對此核心作出評測。第一及二次測試分別為筆電用的 Ryzen 7 4700U(15W) 及 Ryzen 7 4800H(45W) 版本。而比較前兩次測試,筆者覺得桌面電腦的 Ryzen 4000G ,基本上直接沿用 Ryzen 4000U/H 的晶片設計,這表現在兩者皆為 AMD Family 17h Model 60h , Revision A1 版本,不但各項規格均十分相似,並且都不支援 PCI-E 4.0 ,僅支援至 PCI-E 3.0 ,一方面反映 AMD 對 Ryzen 4000U/H 晶片的表現非常滿意,另一方面是在市場競爭的環境下,廠方不願意花時間改進核心設計,集中時間在新一代 Zen3 架構的開發上。
7nm 製程帶來 2.5X 性能
7nm 核心代號為 Renoir ,相比 14nm 工藝的 Raven Ridge 核心, 7nm 製程明顯帶來更多的功能。 Raven Ridge 核心集成 49.4 億顆電晶體,核心面積達到 209.78mm² ,而 Renoir 核心集成 98 億顆電晶體,幾乎是 14nm 時的一倍,而核心面積縮小至 156mm² 可見 AMD 工程師的努力。由於擁有幾乎多一倍的電晶體,這使 AMD 可加入更多的功能,如核心/線程的上限,從 4C/8T 增至 8C/16T , L3 Cache 從 4MB 增至 8MB 。這令到新一代 Zen2 APU 可以加入 Ryzen 7 高級型號,較上一代最高 Ryzen 5 是一大進步,而 AMD 更宣稱 Zen2 APU 較上代有最多 2.5X 的性能提升。
至於整合顯示功能方面, Zen2 APU 改進主要在時脈方面,並更新 Decoder 功能,強化對 8K 解碼的支援。不過,與 Radeon 5500 XT Navi 核心的 Decoder 比較, Zen2 APU 還是有所不足。
Zen2 APU 與 CPU 的不同
同屬 Zen2 微處理器架構,但 APU 跟 CPU 採用不同的核心,這使到兩者的效能表現屬不同層次的產品,這表現在核心上限及 L3 Cache 容量方面。以下是筆者整理兩者的分別,可見 Ryzen CPU 的功能明顯較 APU 為強。
Zen2 APU vs Zen2 CPU 懶人包
Ryzen 7 PRO 4750G 零售版簡介
由於目前 Ryzen 4000G 不作公開發售,所以腦場上發售的產品僅有 Ryzen 7 PRO 4750G ,以及 Ryzen 5 PRO 4650G ,分別作價 $2,680 及 $1,800 。
首批發表Zen2 APU型號一覽表
當Intel UHD 不是對手 Ryzen 7 PRO 4750G 決戰 NVIDIA MX330
原本筆者的想法,是上演一場 Ryzen 7 PRO 4750G 大戰 Core i7-10700 的戲碼,但考慮到 Core i7-10700 內建的 Intel UHD Graphics 不是 AMD Radeon Graphics 的對手,結論往往又會是 AMD 在 CPU 效能上稍遜一籌,而在 GPU 效能大勝對手;既然是這樣,為何不嘗試「 Think out of the box 」,想想 Intel vs AMD 以外的戲碼呢?終於筆者想到,在 Ultra-thin 筆電上流行的 Intel Core+NVIDIA MX330 組合,是否一個更有可觀性的對手呢?因此決定更換主角,還請讀者們多多包涵。
B550 與 X570 的抉擇
測試中一個小問題,究竟應該選用 AMD B550 ?還是 AMD X570 主機板呢?筆者以 ASRock Taichi 系列為例, X570 是 HDMI 2.0 ,而 B550 是 HDMI 2.1 ,可見由於 B550 主機板推出較晚關係,能夠支援最新功能。至於 B450 主機板,目前還未正式支援 Zen2 APU ,因此討論意義不大。另外,由於 B550 不支援 Ryzen 3 3200G ,所以相關測試是以 ASRock X570 Taichi 進行。
測試平台
●主機板︰ASRock X570/B550 Taichi
●AIO水冷︰ROG Ryujin 360
●記憶體︰2×G.Skill TridentZ Royal DDR4-3600 CL16-16-16-36
●顯示卡︰ASUS ROG-STRIXRTX2070-O8G-GAMING
●儲存裝置︰WD_Black SN750 NVMe SSD 1TB
●火牛︰Antec HCP Platinum 850W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 Pro x64 2004
●驅動程式︰Adrenalin 2020 Edition 20.7.2、451.67 GEFORCE GAME READY DRIVER
測試
分析
雖然 Zen2 APU 在顯示功能方面改動不大,但因為工作時脈大幅度提升,從 1,250MHz 升至 2,100MHz ,加上 CPU 核心架構的優化,所以在 3DMark 及各項遊戲測試中有 50% 以上性能的提升。另外,這次測試雖然沒有加入 Intel GPU 的測試成績,但作為參考,早前筆者測試筆電的 3DMark Time Spy 得分是 Core i7-10510U 為 501 分、 Core i7-1065G7 為 910 分及 Ryzen 7 4700U 為 1,121 分。因此推算, Ice Lake 架構 Gen11 繪圖核心(即 Core i7-1065G7 )雖然較 Intel UHD Graphics 有一定的進步,但仍然不是 Zen2 APU 的對手。至於與 NVIDIA GeForce MX330 比,雖然仍然不敵 Zen2 APU ,但表現在 Ryzen 3 3200G 之上。在此筆者大膽提出,在 Intel UHD Graphics 性能不濟的情況下,各廠是否可以仿傚筆電平台加入 NVIDIA GeForce MX330 / 350 繪圖晶片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呢?
遊戲性能 遠不及獨立顯示卡
Zen2 APU 是否可以提供順暢的遊戲性能呢?測試結果恐怕令大家失望了。測試結果表明, Ryzen 7 PRO 4750G 僅能夠提供 720p LowQuality 遊戲性能,表現無法與入門級的獨立顯示卡如 Radeon RX 5500 XT 4GB 相提並論。
APU 性能不如 CPU
測試的另一重點是 Zen2 APU 是否可以提供 CPU 的十足性能呢?這點恐怕要教大家失望了。由於 Ryzen 7 PRO 4750G L3 Cache 容量僅為 Ryzen 7 3700X 的四分一( 8MB vs 32MB ),所以在各項測試,表現皆略低於 Ryzen 7 3700X 。
真正對手尚未登場
由於 Intel 10nm Ice Lake CPU 爽約,使這場大戰失色不少。筆者認為, Zen2 APU 雖然較上一代產品大大加強了規格,但整合顯示尚未採用 Navi 架構,所以失色不少。筆者希望Intel能盡快推出下一代 Rocket Lake 核心,以全新的 Xe 顯示功能挑戰 AMD 。所謂有競爭才有進步,市場才能維持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