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Now TV 舉辦的第一屆 《 STEM 獎勵計劃 》 以盛大的頒獎禮圓滿結束。活動共有 74 間小學,近 1,500 名學生參加。同學們需在暑期實踐自學,觀賞 Now TV 「 STEM 學習組合」節目外,更需完成工作紙、動手做實驗及閱讀 STEM 書籍等,讓小朋友能寓學於樂。
Now TV 《 STEM 獎勵計劃 》 在香港屬於全新觀念的學習計劃,由於過去不少家長認為教育是專業,將教學責任全推給學校,然而學校就有如公司企業一樣,各有文化和理念,不少名校著重考試成績,尤其傳統學術科目,一些學校歷經多年發展後找出新的路向,有學校以 Happy School 為號召,也有學校著重體藝等,但在新興的 STEM 或科技教育,並不容易快速調整作出應對。很多學校有致力發展 STEM 的策略,但 STEM 有如體育項目,涉獵繁多,學校所發展或與學生個人興趣背道而馳,而 Now TV 推出的 《 STEM 獎勵計劃》就能彌補上述的缺陷,適合讓學生自學增益。
Now TV STEM 學習平台
長假期全新活動吸引自學
此計劃特色之一是符合新世代學習模式,以多元和多類型方式吸引學生自學,只要家長或學校參與計劃,學生只需打開電視或 App ,觀賞經挑選的趣味節目,再完成專業教育工作者所設計的工作紙,學生就能取得銅章成績。除了基本獎勵外,若學生對 STEM 有更深入的興趣,可以再自行挑選書籍,甚至動手做實驗,達成銀章標準。而因應製作實驗影片內容,專業的評審小組會挑選出有創意精神的學生頒發金章。首屆計劃成果出眾, Now TV 市務部高級副總裁謝佩琴女士在頒獎禮上宣佈,最終有 139 位同學完成銅章任務、 37 位同學完成銀章任務,而評審小組選出 10 名金章及傑出大獎得主,自學成績有目共睹。
評審讚揚學生作品優秀
事實上,評審小組的四位成員亦指出,參與學生的作品水準頗高。評審之一的 《 PCM 》 編輯總監鄭君任表示,通過計劃能看到學生的表達能力;而香港電腦教育學會主任廖萬昌亦表示,由小學二年級至六年級的參賽學生,普遍表現超出該年級的水準,實在可喜;資訊科技教育領袖協會副主席源植盛更憶述,面試環節中有不少學生令人留下深刻印象,學生面對評審提問時處變不驚,甚至能回應實驗以外的 STEM 問題,真正做足功課,有備而戰。
自學成功典範獲最傑出殊榮
傑出大獎由佛教林金殿紀念小學 11 歲學生馬嘉文獲得,他表示能從 STEM 學習中找到樂趣,獲獎很開心,最難忘的是實驗並非如預期的一次就成功,但以不屈不撓的精神嘗試,最終能做出作品中模擬火山爆發的效果,而他最喜歡的是 STEM 精讀班的影片和 《 STEM 少年偵探團 》 一系列書籍。至於作為家長是否會擔心孩子不能應付動手實作?在旁的馬媽媽坦言,不擔心孩子的製作,原因是他能準確描述預計的狀況和環境,並確保會逐步測試及修正。她笑言,馬嘉文特別喜歡看 STEM sir 的節目和相關書籍,印證能從興趣啟發自學的好處。
學校用新平台 暑期推動 STEM
受家長歡迎外,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校長陳淑儀指出,計劃的推出提升了學生參與 STEM 的興趣,而該校也是參與學校中成績最亮麗的其中一間。陳校長表示,計劃當中有 4 名同學取得金章、 10 位同學獲發銀章,還有六十多位同學完成銅章,顯示計劃能成功激勵學生學習。陳校長相信主要是計劃有趣味性的原因,於疫情和長假期裡,學生能以不同媒介的學習材料在閒餘學習 STEM 知識。陳校長指出,隨著資訊科技發達,加上教與學更著重不同空間發展, Now TV 此項計劃有足夠彈性,讓學生在受限的學習環境下也能有效學習。
該校獲得金章的 11 歲同學凌志臻表露獲獎的喜悅感,他表示最開心是可親手製作三個實驗和自創實驗,過往大多於書中學習,而今次可進行實作,有很大的成功感。他更進一步指出 STEM 獎勵計劃與日常學習最大分別是有互動的學習方式,他解釋影片和傳統紙本教學法各有所長,但在 STEM 學習中,觀看影片會比文字更易理解和有趣,他亦是因此觀看逾 24 條影片,閱讀了十本書籍,最終獲得金章。
師生期待下屆續辦
至於年紀較小的 9 歲韓國國際學校學生陳昱羲,同樣表示整項計劃最喜愛是看實驗影片,他興奮的表示,每次都有 「 Oh My God 」 的感覺。他覺得每段影片各有特色,兼且能從中學習!他最開心的是,在很多影片中都令人感受到愉快氣氛,而且可於觀賞後跟著做,亦令他能跟隨拍片。陳昱羲期望能再次參與,讓他能更充份表達心中所想。除了學生外,陳校長也樂見計劃持續舉辦,並期望有更多片源吸引學生,她亦建議設立更多鼓勵和學習模式促進學習動機,包括未能拍片的學生,也可以有其他獎勵,相信能啟發更多類型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