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PS5 上好評的動作遊戲《Ratchet and Clank: Rift Apart》解除獨佔限制,在 Windows 平台推出,支援多數 PS5 版本特點以及 DualSense 手掣,並引入「Direct Storage」讀取技術,但 8GB 顯示卡真的夠用嗎?
《Ratchet and Clank: Rift Apart》是當代 PS5 遊戲主機的焦點平台動作遊戲之一,該遊戲早在 PS2 年代首發,在 PS4 亦推出過重製版,有點像是在看 Pixar 動畫電影的感覺。在 PS5 的《Ratchet and Clank: Rift Apart》並活用了新主機硬件性能,令兩位主角拉捷特與克拉克可以在無縫讀碟的遊戲世界內,穿越不同星球,甚至是次元大冒險。
遊戲由 Insomniac Games 開發,有玩過《Marvel’s Spider-Man》系列都不會陌生,可見環境細節十分用心,主角能夠使用的武器及裝備豐富,在低難度適合親子同樂,在高難度亦有相當挑戰性,今集故事採用流行的「多元宇宙」概念,劇情推進都充滿趣味,玩家有機會操作不同角色遊玩不同關卡,有動作關卡亦有智力解謎,卡通角色誇張語氣和動作,甚是款「互動卡通電影」。
《Ratchet and Clank: Rift Apart》 PC 版支援更多獨有功能,例如:更高畫質解像度、光線追蹤與陰影效果、對應 PC 特有超寬螢幕畫面至 32:9 及三屏 48:9,不鎖幀速、支援進階光線追蹤渲染功能、更多升頻技術包括: NVIDIA DLSS 3、AMD FSR 2、Intel XeSS、Insomniac Games’ Temporal Injection、NVIDIA DLAA 等。亦可使用DualSense 手掣的自適應扳機及震動功能。
遊戲像之前 PC 版《Marvel’s Spider-Man》系列,提供詳細畫質設定功能, 玩家可選擇不同圖像等級,並進行細項更改。官方建議硬件配置如下:
可見遊戲要跑 1080p 60fps 中畫質,官方建議 GF RTX 2060 或 RX 5700 顯示卡,如果想啟用高光追渲染獲得 1440p 60fps (4K 30fps),則要 RTX 3070 或以上。比較特別的是,PC 版遊戲有採用「Direct Storage」技術,建議在「中」或以上畫質使用 SSD 執行遊戲,相信是由於載入的高清畫質貼圖量更大增加要求傳輸頻寬。
測試平台
- 處理器:Core i9-13900K
- 主機板:ASUS ROG MAXIMUS Z790 EXTREME
- 記憶體:HYPERX FURY DDR5-6000 16GBx2
實測在遊戲初期的次元跳躍過場畫面,使用 1080p 高畫質及啟用光追渲染設定下,以入門級 SATA SSD (KINGSTON SVP200) 運行會有明顯讀碟停滯,SSD 傳輸峰值曾見 210MB/s 左右,角色會停在空中。即使把畫面降至「低」及無光追渲染,相同位置仍會有同樣現象,稍影響到遊戲體驗。
轉用 NVME SSD 如 WD SN850,可見相同位置流暢過渡基本如 PS5 版本,但讀碟頻寬明顯減少至數 MB/s 水平,如手動停用 Direct Storage,則會見到讀碟峰值曾見逾 1000MB/s,相信是啟用該功能後,部分貼圖解壓及傳輸工作經由另一路徑送到 GPU,未有反映到系統的磁碟讀取感測器。
若玩家遇到不明的遊戲崩潰現象,有可能是 Direct Storage 及顯示卡驅動程式出現兼容問題,可瀏覽遊戲的資料夾,將「dstorage.dll」檔案更名或移走,手動停用 Direct Storage 功能。
8GB 顯示卡表現平平
至於實際顯示卡表現,測試多款顯示卡,包括:RTX 30 及 RTX 40 系列,遊戲引擎的優化似乎有待更新,可見 RTX 4060 8GB、RX 7600 8GB 等,在「高」畫質設定不太足夠應付,反而上代 RTX 3060 12GB 卻有更流暢表現,當代 RTX 4070 12GB 亦十分出色。
顯示卡 | RTX 4060 8GB | RTX 3060 12GB | RX 7600 8GB | RTX 4060 Ti 8GB | RTX 4070 12GB | RTX 3070 Ti 8GB |
---|---|---|---|---|---|---|
1080p 高畫質 | 62 | 88 | 49 | 70 | 160 | 92 |
1080p 高畫質-影格生成 | 100 | – | – | 116 | 225 | – |
1080p 高畫質-DLSS/FSR Q | 72 | 110 | 66 | 78 | 188 | 108 |
1080p 高畫質-RT中 | 52 | 63 | – | 59 | 118 | 72 |
1080p 高畫質-RT中-DLSS/FSR Q | 62 | 82 | – | 68 | 146 | 87 |
1080p 中畫質 | 80 | 100 | 66 | 86 | 176 | 112 |
1080p 中畫質-影格生成 | 121 | – | – | 134 | 242 | – |
1080p 中畫質-DLSS/FSR Q | 88 | 127 | 77 | 94 | 209 | 126 |
1080p 中畫質-RT中 | 62 | 69 | – | 69 | 126 | 83 |
1080p 中畫質-RT中-DLSS/FSR Q | 72 | 92 | – | 79 | 160 | 98 |
筆者推測遊戲對顯示記憶體負載較吃重,以致即使當代核心效能更高,卻未能發揮到優勢,以 RTX 4070 12GB 運行不同畫質並記錄 VRAM 使用率,可見在「高」畫質下,VRAM 使用率已超過 8GB 水平,「中」畫質亦接近 7.5GB 水平,觸及不穩定界線,要具 12GB 或以上 VRAM 才可「鬆綁」進而發揮 GPU 核心,對比後發現細項設定中的「陰影品質」及「細節等級」對效能影響頗大。只有 8GB VRAM 的中階顯示卡,僅建議使用「中」畫質遊玩,或在「高」畫質將「陰影品質」調成「低」及「細節等級」改為「中」。
RTX 4070 @ 1080p | |
---|---|
畫質 | VRAM 佔用 |
高 RT 中-DLSS Q | 9603 |
高 RT off | 8384 |
中 RT off | 7367 |
低 RT off | 6672 |
至於未有升級的舊系統用家,舉如是 GTX 1060 6GB,在「低」畫質下,配搭 XeSS 「高效能」升頻渲染,也有基本流暢效果。而遊戲配搭 AMD FSR 升頻的畫質不太好,不建議採用。
8GB 卡真係「甜點」?
事實上當代遊戲主機以 PlayStation 5 為例,內置 16GB GDDR6 記憶體,同時用於載入遊戲程式資料及貼圖,以動態分配。假設 4GB 用來載入遊戲主程式碼,尚有 12GB 可用於 4K 超高清貼圖等,已高出主流「8GB 甜點卡」宣稱可用「高」畫質的水平。在跨平台移植過程中,如何更改效能配置機制就十分重要。以往遊戲主機硬件多數落後於 PC,如今主機新作移植到 PC 經常出現相反情況,無論是顯示卡廠商,抑或遊戲移植團隊都要更緊密合作才可。